2025餐飲行業大爆發!40萬+新企業涌入,意味著什么?
作者:小編 發布于:2025-04-02 09:51:47 點擊量:
根據天眼查專業版的數據統計,到目前為止,我國處于運營中且狀態為存續的餐飲類企業數量已超過1556.8萬家。具體來看,僅在2025年至今這段時間里,新注冊的餐飲相關企業就達到了約40.6萬家。從注冊數量的變化趨勢觀察,過去五年間,餐飲類企業的注冊數量一直在穩步上升,在2024年達到了歷史的最高點。
政策東風激活萬億
消費 “主引擎”
商務部2025年重點打造的“中華美食薈”活動,無疑是這場熱潮的關鍵推手。通過“餐飲+賽事”“餐飲+電影” 等120余項創新模式,傳統餐飲正與體育、文化、娛樂深度融合。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餐飲消費額已達5.57萬億元,占社零總額比重超11%,穩居消費品類首位。在政策引導下,各地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、舉辦美食節等方式,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。這種 “政策搭臺、企業唱戲” 的模式,正在重塑餐飲消費的生態格局。值得關注的是,政策創新不僅體現在消費場景拓展,更推動了供應鏈的升級。
農業農村部聯合餐飲協會啟動的“優質食材直供工程”,通過建立溯源體系和冷鏈物流網絡,使食材流通成本降低18%。
這種“從田間到舌尖”的全鏈條優化,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區域特色
繪制餐飲新版圖
中國餐飲的地域基因始終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底色。
廣東、山東、江蘇、河南、四川五大餐飲大省占據半壁江山,企業總量超570萬家。
值得關注的是,這些省份均為八大菜系發源地,其中粵菜、魯菜、川菜等更是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。
以廣東為例,158萬家餐飲企業中,既有高端粵式酒樓,也有潮汕牛肉火鍋、廣式茶餐廳等特色業態,形成了“金字塔型”產業結構。
而山東依托“孔府菜”文化 IP,推動餐飲與文旅深度融合,僅2024年就吸引游客消費超800億元。
這種“一省一特色”的發展模式,既保留了傳統飲食文化的根脈,又為行業創新提供了差異化土壤。
區域競爭正從單一品類向品牌集群升級。
四川成都打造的“火鍋產業園區”,集聚了300余家火鍋底料生產企業、設備制造商和培訓機構,形成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。
江蘇揚州則以“淮揚菜非遺工坊”為載體,培育出27個中華老字號品牌,帶動相關就業超10萬人。
這種“產業+文化”的雙輪驅動模式,使區域餐飲品牌價值持續提升,某川菜連鎖品牌通過文化IP授權,年增收超2.3億元。
行業升級
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周期
近五年企業注冊量年均增長12.3%,2024年更達到歷史峰值,背后是市場機制的自我優化。司法案件占比僅0.37%的數據,印證了行業整體的健康度。與此同時,餐飲企業正在經歷從“量”到“質”的蛻變:智能化點餐系統普及率超 65%,預制菜企業數量年增 47%,綠色餐飲認證企業突破 10 萬家。這種轉變既得益于消費升級的倒逼,也源于數字化轉型的賦能。
資本的追捧加速了行業迭代。
2024年餐飲賽道融資事件超200起,總金額突破300億元,其中預制菜、智能餐飲設備等領域成為投資熱點。
而社區食堂、共享廚房等新業態的興起,更標志著行業從標準化向精細化服務轉型。
從街頭巷尾的煙火氣,到資本競逐的新風口,餐飲行業始終是觀察中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窗口。40萬家新企業的誕生,不僅是數字的累積,更是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的生動注腳。當政策紅利持續釋放,當創新與傳統深度對話,餐飲行業正在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答卷。在可預見的未來,隨著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、供應鏈智能化持續深化、文化自信驅動品牌出海,中國餐飲行業必將迎來更具想象力的黃金時代。